返回

好莱坞导演1992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8章 大牌黑粉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“听说林克是一个孤儿,没上过几年学,从前还在艾尔蒙地当过小混混。

    可你们看看他的样子,在台上非常放松,说话时口齿清楚,条理清晰,接二连三说出一些很励志的话,这样一个人会出身贫民窟?”

    洛杉矶一处酒吧里,《洛杉矶时报》娱乐记者艾尔·西蒙斯指了指电视里那个穿着得体的西装,长相英俊儒雅,谈吐不俗的男人,看向几个同伴说道。

    “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《美国快报》记者问道。

    “你们说《活埋》大卖会不会是一场骗局,一次成功的炒作?”

    “炒作?怎么炒作?”

    《今日美国》记者问道。

    “也许林克不是什么穷人家的孩子,他从小生活条件优渥,接受过良好的教育,特别是在导演和表演上,接受过专业人士的指导,让他具备很强的导演能力。

    而他背后的人,为了帮他打造一个‘天才导演’的光环,特意制造出《活埋》这部电影,先让一众电影公司看走眼,再让电影艰难上映,全球票房大爆,创造影史上最高收益比纪录。

    这种巨大的反差,具备极高的话题性,借着媒体的宣传报道,《活埋》继续大卖,林克也一举成名,听起来是不是很合理?”

    艾尔西蒙斯眯着眼睛,缓缓说道。

    “艾尔,你是不是想搞大新闻想疯了?

    《活埋》之所以能大卖,是因为质量够好,最初《活埋》只在一家影院放映,因为票房成绩不错,一步步获得院线的支持,不是靠着炒作,你搞错了因果关系。”

    《好莱坞报道者》记者说道。

    “那么《活埋》有没有可能不是林克拍的,或者不像他说的那样,只有两个人,而是一群人,有更专业的电影人在旁边指导,这才是《活埋》质量够好的秘密,不管怎么说,我也不相信林克第一部电影能拍出《活埋》这种神作。”

    艾尔·西蒙斯摸着下巴胡茬,暗暗思量这种猜测的可能性。

    说完之后,他本想听听同行们的意见,一转身却发现几个同行不见了。

    他向左右看了看,却看到几个同行围在《美国论坛报》老记者托马斯·米勒身边,听托马斯讲解不久前发生在康涅狄格州的灵异事件。

    据《论坛报》去年调查报道说,有一对住在纽约的坎贝尔夫妇,为了治疗儿子的疾病,搬家到距离医院不远的康涅狄格北部,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刚刚要出租的老房子。

    房子环境不错,只是夜里经常出现很多奇怪的声音,夜晚还会出现幽灵,非常可怕。

    通过打听才知道,老房子里原来是一处殡仪馆。

    这个新闻最初被当地媒体报道,后来福克斯新闻频道跟进,拍到一些可疑的画面。

    这件事在去年闹的沸沸扬扬,被称为‘康涅狄格鬼屋事件’,《论坛报》也派人过去采访,托马斯·米勒是其中之一。

    大家看到托马斯过来,纷纷围上去询问情况。

    艾尔·西蒙斯对这种事感到无聊,重新坐到吧台前观看TNT电视台的谈话节目‘对话《活埋》导演林克’,看有没有机会挖出一点有用的新闻素材。

    电视上,主持人比利·克里斯托采访林克,在《活埋》大火,他也被媒体冠上‘天才导演’、‘史上最卖座导演’等头衔,比利·克里斯托问他会不会有压力?

    林克的回答是没有,相比纠结自己是否能承受起这些赞誉,不如专注于当前的工作,因为不管怎么样,一位导演能力的高低,具体要靠电影作品来体现,不会因为有了‘天才导演’的光环,导演技能会更熟练。

    “哼!”

    艾尔·西蒙斯不爽地喝了一口啤酒,林克这家伙才20岁,说起话来滴水不漏,想找点新闻素材炒作也没机会。

    “林克,在《活埋》大卖后,很多影评人说《活埋》的成功不可复制,具有极大的偶然性,你将来的电影也不可能比《活埋》做得更好,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?”

    主持人比利·克里斯托问道。

    听到这个问题,艾尔·西蒙斯稍微打起精神来,看看林克是否承认《活埋》的成功靠运气,不管承不承认,都有值得挖掘的点。

    “成功?怎么定义一部电影的成功?只把票房收益比当作唯一标准,或者总票房成绩,获得的奖项,在影史的地位,对电影行业的影响?只把票房收益比当成唯一的标准,这个确实很难复制,而把其他几项当作定义成功的标准,我未必不能做得更好。”

    啪啪啪!

    电视里传来一阵掌声。

    “谢特!又被他狡猾地避开了重点。”

    艾尔·西蒙斯握拳砸在柜台上。

    就当他准备离开吧台,去外面找新闻时,忽然听到比利·克里斯托在下一个问题中提到小罗伯特·唐尼。

    《活埋》上映第三周时,北美票房超过《卓别林》,冲到周票房榜第四位,小罗伯特·唐尼公开指责《活埋》粗制滥造,不是什么好电影,还

第38章 大牌黑粉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